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外滙基金上半年賺1,265億元


金管局:外滙基金上半年賺1,265億元
紀錄以來新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finance/20170727/57009105

金管局公布外匯基金截至2017年6月底未經審計的財務狀況,上半年錄得1,265億港元的投資收入,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香港股票投資收益278億港元;其他股票投資收益401億港元;債券投資收益165億港元;非港元資產外匯估值上調343億港元;及其他投資收益78億港元。
2017年外匯基金支付予財政儲備存款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基金、法定組織存款的息率為2.8%,上半年相關費用分別為114億港元及43億港元。在扣除上述費用、利息及其他支出後,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增加917億港元。2017年6月底外匯基金的總資產為39,049億港元,較2016年底增加2,862億港元。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今年上半年環球金融市場普遍向好,全球股市包括香港股市表現良好,外匯基金的股票投資組合因而取得680億元的收入。在外匯方面,市場預期美國與歐、英等地的經濟表現及貨幣政策差距收窄,令美匯指數不升反跌,使外匯基金外幣資產換算成港元時錄得約340億元的估值上調。這令到外匯基金在上半年錄得破紀錄超過1,200億元的投資收益。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馬雲會成中國最大銀行家



四大行將OUT 馬雲會成中國最大銀行家?
|
|
世界變的太快。。。。


http://china.hket.com/article/1850159/本報記者%20-%20四大行將OUT%20馬雲會成中國最大銀行家?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餘額寶規模原來已超過1.4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規模趕過招商銀行的個人存款額。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不久將來會否超越四大行?馬雲會否成為中國龍頭銀行家?
內地媒體此前報道指,截至今年6月底,螞蟻金服旗下餘額增長服務與活期資產管理產品「餘額寶」,規模已上看14318億元。
餘額寶規模 已超招行個人存款
在資金收益率上升帶動下,餘額寶資金規模已超過招商銀行2016年年底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並有望在短期內追上中國銀行2016年平均活期存款金額1.63萬億元。
這些數字反映金融科技(FinTech)正快速發展,傳統銀行不得不快步追趕上;其中,內銀龍頭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已紛紛同京東、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市Party要完 先見五大訊號


市Party要完先見五大訊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23/20098560

成交過一千億,就要減持股票


港股連升7個月接近5000點,越來越多人加入大時代2.0唱好行列,環顧散戶熱情及投入度,卻未見任何牛三熾熱氣氛。要判斷牛市可以去到幾盡、恒指可以升到幾多萬點,斷估冇痛苦,講得出都是騙你。但環顧過去10年、兩次大升市爆破前的經驗,牛市Party完結前,會出現這五大訊號,𠵱家中了幾多,睇埋落去。 
第一:富豪講股。2007年港股大時代,除了例牌一堆專家唱好,四叔李兆基更財演上身,滔滔不絕大談股經。由8月宣佈直通車,不斷推高恒指目標價,不時強調「好掃貨喇」。最經典一幕是10月見頂該月,有攝記影到四叔手執一堆「貓紙」,但完全不用讀「貓紙」,便講得出11隻心水股。
富豪講股,凶兆。但連財金高官亦口沒遮攔自high講股論市,就要特別小心。2015年4月上旬,港股大升市兼成交2,500億,港交所CEO李小加就話:「現在只是開始」,翌日時任財爺的曾俊華竟說:「未見泡沫爆破」。結果,港股大時代只維持一個月就玩完。 
第二:學生打工仔變股神。牛市最後一期,人人都是股神,阿媽炒股唔炒餸、醫生一路睇症一路望股票機、清潔阿姐贈你一堆怪冧把,然後講得出「貨源歸邊、莊家做嘢」等術語,但都不及有大學生用7萬炒到變350萬,有經理辭職炒股月賺4萬這類凶兆報道。2015年北水瘋湧來港炒股,有婦女「胸運」走私191萬現鈔來港的報道,越是光怪陸離,越聞到燶味。
第三:全民皆股,冧把渴市。2007及2015年兩次大升市,散戶後知後覺之時,亦是派對倒數時刻。成交連續超過千億是最基本要求,到了水尾,成交一般是爆升前的兩至三倍。如2007年10月最高每日成交達到2,000億元,2015年4月最高每日曾見近3,000億元。全民炒股谷高成交,連帶「財經專家」專欄點擊亦以倍數飆升。2015年4月曾淵滄專欄,每日點擊曾超過五萬,是平日的兩至三倍。
第四:好消息變反高潮。2007年10月30日恒指於三萬二見頂,11月1日,有炒家狂吸港元,促使港府五度入市捍衞聯滙,當大家以為有熱錢湧入掃港股,原來是反高潮。同樣,2015年港股於4月27日近二萬九見頂,但早幾日(20日),內地再放水,人行降準備金達1個百分點。大家以為阿爺放水,原來是散水。慎防好消息變反高潮,去Party都要搵定出口處。
第五:《蘋果》A1魔咒。財經新聞成為A1頭條,周不時發生,但如果持續性高密度,大家要特別小心。附上2007及2015年大市Party完結前,港股相關報道多次成為《蘋果》A1以至A2頭條。最近一次財經相關新聞上A1是7月5日,當日標題是〈官媒轟《王者榮耀》陷害人生,騰訊股價挫4%蒸發1,099億〉。然後,冇事發生,騰訊股價由260元升上300元。
五大凶兆訊號,暫時未發生。當港股上A1時,大家先擔心也不遲。

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連鎖食肆續加價


基本通脹微跌 連鎖食肆續加價

21/July/2017

可以buy 

連鎖食肆 对冲通涨


https://hk.news.yahoo.com/基本通脹微跌-連鎖食肆續加價-225526808.html


【經濟日報專訊】本港基本通脹率上月降至1.9%,連鎖食肆加風未止,大快活及大家樂近日均調高午市燒味單雙拼飯售價,每碟加1元,加幅近3%。
其中大快活午市燒味飯是一年內二度加價。吉野家上月底亦將牛肉及煎雞飯餐全綫加價1.17%。有經濟學者預料,本港下半年舖租或上升,料帶動通脹微升。
政府統計處公布,上月基本通脹率為1.9%,較前月微跌0.1個百分點,主要由於旅遊費用下跌所致。
政府發言人表示,通脹壓力在上月維持溫和,並略為回落,反映外圍價格壓力仍低,以及本地成本升幅依然平穩。鑑於這些發展在未來數月料會持續,通脹的上行風險在短期內應有限。
吉野家大家樂大快活 飯加1元
本報監察全港15間食肆,吉野家中環干諾道中及觀塘APM分店,和風牛肉飯餐(大)、和風牛肉飯餐(細)、野菜煎雞飯餐(大)及野菜煎雞飯(細),上月29日起各加價1元,4款飯餐堂食分別加至42、39.5、42.5及40元,加幅介乎2.4%至2.6%。
吉野家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今次價格調整適用於全綫分店,惟個別分店的調整幅度有輕微差異,而整體平均加幅為1.17%,主要是因應物價通脹情況及市場的環境和狀態,作出適當調整;早餐及下午茶,以及所有飲品與小食,價錢維持不變。據本報紀錄,吉野家飯餐去年7月部分分店加價1元。
此外,大快活集團將軍澳新都城中心1期商場分店及中環皇后大道中萬年大廈分店的午市燒味單拼飯,堂食單叫售價皆由上月的36元,加至37元;午市燒味雙拼飯(堂食單叫)亦由上月的38元,改售39元,兩者加幅各不多於3%。
大快活發言人回應稱,集團於本月1日開始,調整全綫的午市燒味單及雙拼飯價錢,主要是由於原材料等成本價格上漲,對集團構成壓力,集團已盡量承受其影響才作價格調整。
根據本報紀錄,大快活的堂食單叫午市燒味單、雙拼飯,去年10月各調高1元,意味有關食品在一年內第2次加價。
大家樂部分食品亦有加價,該集團鰂魚涌嘉里中心分店的午市焗豬扒飯餐(配熱飲或凍飲),由上月的46元,加價2.2%至47元;另午市燒味單拼飯,堂食單叫售價由上月的37元,加至38元,加幅為2.7%;午市燒味雙拼飯(堂食單叫)亦由上月的39元,改售40元,加價2.6%。大家樂回應時表示,集團定價克制,顧及顧客承受能力及保持產品及服務質素。
估9月再漲 「一元起兩元止」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相信,食肆加價是要彌補持續高漲的人工,並指食材供應商一般會在大型節日前的旺季調高食材價格,預料今年9月後食肆將有加價的可能性,但加幅不會多於4%或5%,「一元起兩元止,平均一年最多加價3次」。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因應人民幣持續貶值,加上內地通脹維持溫和,相信今年下半年食品或食材的來貨價不會出現大變動。不過,他認為,美元在下半年仍會減弱,料本港舖租會慢慢上升,有機會帶動通脹稍為提高,料介乎2至3%的水平。

2017年7月9日 星期日

说一说大陆和香港M2增加的原理,并比较中美货币扩张的异同

说一说大陆和香港M2增加的原理,并比较中美货币扩张的异同


The total stock of money available in the economy. Hong Kong has three measures of money supply:
Money Supply definition 1 (M1): The sum of legal tender notes and coins held by the public plus customers' demand deposits placed with banks.

Money Supply definition 2 (M2): M1 plus customers' savings and time deposits with banks plus 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NCDs) issued by banks held outside the banking sector.

Money Supply definition 3 (M3): M2 plus customers' deposits with restricted licence banks and deposit-taking companies plus NCDs issued by these institutions held outside the banking sector.

Among these three series, HK$M1 exhibits a significant seasonal pattern, whereas there is no strong evidence of seasonality in broad money (HK$M2 and HK$M3). Seasonally adjusted series of HK$M1 and its components (i.e. cash held by the public and demand deposits) are compiled and published by the HKMA.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54858

因为最近不断看到一些人指央行“印钞“,说认识不到位也好,说有意引人做空也罢,我感觉虽然网上已经有不少讨论M2 的文章,但看得出大部分网友对M2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晰,对美国货币扩张模式的了解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时候导致鸡同鸭讲。所以下定决心,来写一下这篇小论文,如果感觉有帮助就请赞一下。

先来看M2定义:M2 = M1+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维基百科),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而M1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可见,简单说M2就是一国内各种公私存款的总和。根据我翻阅的最近中国人民 银行的报告,目前我国货币总量,也就是M2的数量是136万1020亿(2015年10月),基本上每个中国人分到10万存款。

接下来,我们要问了,存款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中国几十年前可谓一穷二白,存款少得可怜,是如何在几十年内滚动到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的呢?有人说这些存款都是”印“的,这个说法是有误区的(但却是普通人唯一能够理解的说法)。误区在哪呢?其一,印的钞票,也就是纸币其实反而不在M2的定义之内,因为钞票是流通的,大部分是被个人持有,并不属于银行体系的存款。银行所持有的钞票是为了应付日常现金流动,只是现钞的一小部分。其二,增加货币总量本身没有问题,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货币的需求量本身就是增加的。让我们做一个理想化的假设:20年前有100台电脑,100万rmb,那么每台电脑理论上的的价格是1万rmb。今天我们有10000台电脑,如果rmb还是100万,那么每台电脑的价格理论上只能是100rmb。可以看到,如果货币供应量跟不上,会发生严重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会带来失业和破产,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目前都认为货币的供应量应使得通货膨胀维持在2%~3%之间。

所以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印“钞,或者说要不要增量发行货币,而是我国货币到底是怎么产生,为何几十年内数量达到了136万亿,它是否超过了社会的需求量而导致通货膨胀?这就要谈另一个制度:联系汇率制。我国以前的(现在正在摆脱)联系汇率制师从香港。香港怎么做的呢?每一个拿着美元的人到香港兑换港币,香港金管局会按照一个固定比例将港币兑换给这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香港金管局的美元储备增加,社会上的港币供应量增加。目前查到的数据是,香港金管局持有美元3588亿,港币的发行量是1.59万亿。香港金管局对于维持这个制度的态度非常强硬(但以后还是有可能改),所以不少人坚定的认为港币就是美元。但是且慢,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港币的”锚“,也就是美元有没有”印“的过多的问题?其二,拿到港币的人将港币存入香港的银行系统后,港币数量会不会改变?

先来谈第二个问题,当一笔港币进入香港银行系统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之所以不以rmb为例,是因为香港地域小,经济简单,容易说清楚,但分析适用于rmb)。当一个人A将100万由香港金管局获得的港币存入银行系统后,A获得了100万的存款(M2增加100万),银行背负了100万的债务。然而银行吸收存款不是为了背负债务,而是为了放贷。这时银行手上拥有了100万可贷款的资金,它可将其贷给地产商B。这时B拥有了100万资金,同时欠银行100万债务。B使用这100万来盖房,在盖房过程中,将100万资金分别给材料商C,建筑工D等人,这些人获得资金后,基本上也是将资金存入银行系统内,作为存款(M2和银行负债各自再增加100万)。最后当房子盖好,B将房子卖给房奴E,E从银行贷款120万给B(100万盖房成本 20万B的利润,M2减少120万),B拿到120万后再次存入银行(M2和银行负债各自再增加120万)作为盖下一座房子的资金。我啰啰嗦嗦讲这么多是想说明:其实无论资金怎么流动,并没有离开银行系统,利用银行的信贷体系,一笔资金会被放大好多倍,这个过程中,存款也就是M2产生了,银行的负债也产生了。

那么有人会认为,这样看来,一小笔初始资金就可以变出无穷多的M2了嘛!其实不然,因为银行获得初始100万存款后,它不可能全部贷出,它需要保留一部分,称为准备金。准备金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是应付日常的资金支取,另一方面要应付可能发生的坏账。所以银行可贷的资金量是受到准备金率的控制。如果准备金率是20%,那么100万的资金,银行只能贷出80万。当80万再次进入银行体系,成为新的存款后,银行只能再贷出64万。可以看到,每一次循环,可贷资金成比例收缩。数学推算一下就知,理论上总的贷出资金总量是500万。因为每一笔贷款对应着相应的存款,因此存款也达到了500万。看过曼昆的书你会知道,这里有个窍门,不用算等比数列之和。如果你把初始的100万资金就看做是新增加的银行准备金,那么如果准备金率是20%,则最后能够形成的存款就是500万。请一定要理解我上面这句话,因为它是后面推论的基石。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央行前几年学习香港金管局,每进来一美元,给出8.3人民币,后来rmb升值了,但机制没有改。给出的钱称为外汇占款,它们是银行信贷扩张的初始货币。央行目前持有的外汇是35255亿美元(2015年10月),按照目前汇率6.6计算,折rmb 23万3000亿,按照0.16的准备金率(大小金融机构不同,取一个平均值),理论上共可以形成M2 145万4千亿。超出了实际的M2数量,说明M2的实际数量并没有异常。再来看香港金管局,目前香港M2总数大约11万5千亿港元,我们可以反推出,香港银行的准备金率大概在14%,比大陆低,其实更正常。因为大陆过高的准备金率超过了实际情况,是一种行政控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想说明,央行实际上牢牢控制着货币总量,并没有超出理论上应该有的数量。但是我们要说了,M2理论上那么多,不代表实际上需要那么多。央行或金管局在控制准备金率等政策的时候究竟以什么为准呢?这就要讨论另一个问题,央行到底起什么作用?央行的作用是控制货币总量,从而控制通膨呢,还是促进经济增长,亦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容易,尤其是促增长和保通膨很多时候是对立的。对理论有兴趣的,推荐曼昆经济学的宏观分册。我要说的是,由于我国人口太多,尤其是农民数量远超土地实际需要,所以可以认为我国农民以前大部分其实处于失业状态(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语)。对于我国来说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是首要的急迫问题。那么为什么央行要长期维持8.3的汇率压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根本原因是为了降低成本,成为制造业大国。让农民进城成为工人,拿一份工资,强于失业在农村。我国央行至少到目前,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看来很成功。但长期促增长的功能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再加上由于又学习香港的地产政策,使得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依赖于房地产来进行,这带来严重隐患(其实香港更甚)。

现在回头我们谈前述第一个问题,美国有没有”印“过多的钞?显然是有的。实际上造成我国外汇占款过多的另一大原因就是美元”印“的过多。大家都知道美元是世界流通货币,这意味着美国可以用纸片换取它国的生产成果。美国人不但了解这个道理,而且实际上一直在使用它。如果美元没有过度发行的话,随着美国人购买外国的产品越来越多,美元越来越聚集在外国手里,则美国的本土的美元应逐渐减少,导致美国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促进美国的出口。但这会使得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因此为了维持通膨,美联储真的是完全没有任何锚定地增加美元。当美元的债务危机终于发生后,美联储干脆推出QE政策,直接上市场买债券(这种行为目前我国是禁止的),这就是赤裸裸的”印“钞。美国以其国内环境来决定美元这个世界货币的货币政策,是当下世界流动性泛滥的根源。正是因为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有恢复金本位或者使用比特币这种理论上不可能一直增加的东西作为世界货币的呼声。

最后一点,有人会问,如果美国也是要”印“钞来促进经济增长的话,为什么美国的M2不高呢?这一直是一个困惑,目前我没有看到解释清楚的。我来尝试解释一下:美国目前的货币扩张方式和中国不是一种系统,美国曾经也许也采用过中国和香港的方式,但它现在已经放弃了。它现在进化到利用直接融资市场来实现我国银行的功能,而银行功能退化到主要只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准。这不是说美国不进行货币扩张(那是不可能的),而是它的货币扩张的主体从银行变成了债券市场。目前美国债券市场的规模超过40万亿美元,是GDP两倍多。美国的负债率一点不低于我国,但负债不体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那么这种系统有何好处呢?因为集思录上IT人士较多,我使用一个IT人士能够听明白的例子来说明(其它专业我暂时想不出什么比喻)。大家知道,传统的BT传输方式要通过中心服务器,这个服务器提供种子文件,告知各个客户端连接的信息,这就好比是中国的银行,中心服务器完了,系统就完了。但是新的BT传输方式不依赖于中心服务器,DHT的方式使得每个客户端本身就是一个小服务器。这种系统要比依赖于中心服务器的传统系统稳定的多,因为它把信息分散了。这就好比是美国的债券市场,它把风险分散了,不但分散到更多个体上,也分散到各种不同种类资产上(不是主要依靠地产。但讽刺的是,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因为地产的债券出问题导致感染全局的),这就使得金融的抗压、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所以美国如果出状况,一定是它的债券市场出问题。我想这肯定是未来我们也要采用的方式,我们应该会逐渐看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变化。

最后,本人物理博士出生,但是一直也很喜欢研究金融,相关书籍看过不少,但都是自学,难免会有认识不到位之处。所以大家如果有理有据有逻辑的批评请不吝赐教,本人是不吝对真理低头的。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港滙持續下跌,明年或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價水平


港滙持續下跌,明年或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價水平

萬人排隊買樓,單位面積越納米化,再加港滙持續下跌,美元加息,真的是風暴來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9/20083423

【本報訊】美國展開加息周期,但本港一直未有跟加,由於港美息差持續擴闊,引發銀行買美元沽港元套利活動,上周5港滙在紐約交易時段,最低曾見每美元兌7.8145港元,收市報7.8119,跌13點子(貶0.02%),是超過1年半以來低位;過去1周,港滙累積下跌45點子,貶幅0.05%。
滙商相信,聯儲局在9月展開縮表行動,12月或再加息1次,其間港美息差只會繼續拉闊,驅動買美元活動趨增,意味港滙將會一直弱下去,朝弱方兌換保證價7.85邁進;到年底時港銀或可能面對壓力,要考慮調高儲蓄及最優惠利率水平;惟最終結果要視乎本港是否需於年內跟隨美國加息,仍端視資金流走的速度及拆息變化程度。
根據財資市場公會網頁顯示,上周五的1個月港元拆息定盤價為0.46厘,同期美元拆息為1.22厘,兩者差距超過70點子,若滙商買美元進行套利交易便可賺取當中息差。 

明年或觸及7.85

聯儲局分別於今年3月中及6月中,各調高聯邦基金利率0.25厘,6月份加息前,1個月港元拆息定盤價仍為0.37厘;換言之,過去半個月港息已逐步上升約10點子。
美銀美林日前發表報告預測,明年第二季,港滙將跌至每美元兌7.85港元的弱方兌換保證價水平,3個月拆息更會升至1.2厘高位,而從今年第三季起的未來4個季度,港滙將依次跌至7.82、7.83、7.84及7.85位置。根據貨幣發行局機制,一旦7.85被觸及,金管局便會在市場買入港元(承接市場上交易對手的港元沽盤)及同時沽出美元,銀行體系總結餘將下降,意味資金開始流出本港。  


陳德霖:港滙轉弱是意料之內

30/May/2017
【本報訊】港滙持續轉弱逾一星期,昨最弱曾見7.7951,逼近本月13日低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表示,隨着港美息差擴闊的情況下,套息活動增加從而令近期港滙轉弱是意料之內。
港滙昨日繼續轉弱,日內於7.7940水平徘徊,最弱曾見7.7951,與本月13日低位7.7954僅僅相差3點子。雖然港滙轉弱,但港元拆息(Hibor)仍然維持低企,變化不大。據財資市場公會資料顯示,與按息相關的港元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報0.3586厘。 

港美套息活動增

陳德霖指,雖然港元拆息未有大幅上升,但隨着美國持續加息,港美息差擴闊下,套息活動將會有所增加,屆時港元資金流向美元,港滙將會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令港元貨幣基礎下跌,認為近期港滙轉弱亦是意料之內。所謂弱方兌換保證,即金管局需以每美元兌7.85港元的水平出售美元買入港元,令港元流動性收緊。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現時港元銀根充裕,拆息持續維持低企令銀行拆不出錢,港美息差持續擴闊下,銀行買美元套息令港滙持續轉弱是正常表現。他預期,1個月港美息差至少要拉闊至兩厘或以上,才會觸發較多資金流走,從而導致港滙走向7.85水平。目前港美息差僅逾1厘,港滙要觸及弱方兌換保證仍遙不可及。